中國門訓事工
袁曉
什麼是大使命?幾乎所有的信徒都能背馬太福音第28章19至20節。但是大使命的關鍵是什麼?
中文這段聖經的翻譯是:「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原文是這樣的:“poreuqe,ntej ou=n maqhteu,sate pa,nta ta. e;qnh( bapti,zontej auvtou.j eivj to. o;noma tou/ patro.j kai. tou/ ui`ou/ kai. tou/ a`gi,ou pneu,matoj( dida,skontej auvtou.j threi/n pa,nta o[sa evneteila,mhn u`mi/n\ kai. ivdou. evgw. meqV u`mw/n eivmi pa,saj ta.j h`me,raj e[wj th/j suntelei,aj tou/ aivw/nojÅ”
在原文中一共有四個動詞:「使做門徒」,「去」,「施洗」和「教導」。這四個動詞,一個是以動詞形式出現,其他三個則是以分詞的形式出現。以動詞出現的是:maqhteu,sate 「to make disciples 使…做門徒 」,並且這個動詞是一個命令語氣。以分詞(participles) 形式出現幫助動詞的則是:poreuqe,ntej 「going 去」,bapti,zontej 「baptizing 施洗」,dida,skontej 「teaching 教導」。可見這段聖經中的關鍵是maqhteu,sate 「使…門徒」,即大使命的關鍵就是使「萬民作為門徒」,也就是門徒訓練。
袁曉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國教會在北美成功發展的關鍵因素 》一文中,首次使用了線性回歸的方法研究有效的教會事工和教會增長之間的關係。他在論文中指出,在調查增長教會與不增長教會的各項事工的評估比較中,發現增長教會和不增長教會差別最大的事工就是門訓事工。平均評估值反應出人數成長的教會門訓事工的比人數不成長的教會門訓事工在各項事工中更加有效,是教會成長的關鍵事工。
|
成人主日學
|
福音事工
|
兒童主日學
|
關懷
|
門訓
|
增長教會
|
5.77
|
5.08
|
5.36
|
5.23
|
5.23
|
不增長教會
|
4.25
|
3.75
|
4.25
|
4.25
|
3.00
|
差值
|
1.52
|
1.33
|
1.11
|
0.98
|
2.23
|
美國福音證主協會看到門徒訓練的重要性:門訓是門徒靈性成熟和教會增長的最關鍵因素。從2016年開始美證積極在國內推動門訓事工。先後在三個地區開始了門訓事工的培訓工作,講述門訓的重要性和介紹行之有效門訓方法。特別是如何使用歐格理博士的《以關係為導向的門徒訓練》(基督使者協會出版)的革命性門訓理念,和《合神心意的門徒》(美國福音証主協會出版)的25課具體三人小組訓練。
歐格理博士曾是美國富勒神學院教牧博士課程主任,並曾任一間美國教會的門訓牧師12年,有豐富的門訓實際經驗。他的門訓新理念主要有以下幾點:1. 建立關係而非課程,2. 組員之間的關係是平級的而非導師與學生,3. 借助三人小組通過「核心真理」,「透明化的關係」和「彼此守望」來彼此造就和建立。
2017年,證主同工回訪了2016年培訓過的教會,看到一些非常喜人的結果。
「地區一」是一個70人左右的教會,由一個年青的牧師牧養。教會在門訓培訓之後認識到門訓的重要性。積極在教會推廣3人小組的門訓事工。並且把原來多人團契改為三人門訓小組。一年來教會由原來的70人發展到150人左右。弟兄姐妹借門訓事工變得更加成熟、老練,更多的參與到教會服侍中,教會也得到大大的發展。
「地區二」在2016年有負責牧養眾多教會的20多位牧者參加,他們對門訓工作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在證主門訓培訓之前,他們已經做了5年多門訓工作。曾使用過韓國的門訓系統、新生命、大使命等多個門訓材料。但是,之前他們一直是用牧師授課等方式。主要由二位資深的牧師負責所有門訓教導。五年下來,二位資深牧師感到非常疲乏,於是停止門訓工作。在聽完證主如何使用歐格理博士的革命性的新式門訓方法之後,他們非常興奮,決定用歐格理博士的方法恢復們訓事工。証主的培訓同工離開時也把《以關係為導向的門徒訓練》一書留給了他們。2016年門訓培訓時他們印了50冊的《合神心意的門徒》,后來又追加印了150冊,總共200冊。之后他們停止了韓國的門訓系統、新生命、大使命,等多個門訓材料,改為使用《合神心意的門徒》一書。各教會反應十分積極,信徒的熱情被大大的調動起來。
證主願意繼續和廣大教會一起來推動門訓事工,使中國教會可以健康、穩健地成長,一同來完成主交給我們的大使命。
[1] Yuan, Xiao. “Key Factors Concerning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urches in North America.” DMin Dissertation, 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 2017.